2025.04.01
2025.03.24
2025.03.24
根據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統計,2024年一整年度,光是噪音的陳情案件數就將近3萬件,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空氣品質維護科蔡旻憬科長表示,「民眾的陳情案中,常見包括車輛噪音、工程施工時的噪音,還有卡拉OK發出的噪音等。」然而,每每一感受到這些擾人噪音,民眾打電話申訴,但待稽查員到場後,聲音卻已消逝,無法有效追查。
想降低城市中的噪音有許多方法,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建議,規劃植栽綠帶、更換電動車、鼓勵安裝隔音設備、臨路建築向內退縮等都是有效降噪的方法,而透過噪音監控系統,確認噪音來源來對症下藥、加強稽核,也是解方。
而針對不同的噪音來源,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也有相對應的檢測及稽核,以車輛噪音為例,新北市透過科技執法,從110年起於本市主要路段設置已完成200處科技執法設備設置,預計114年底可增加至210處,結合雲端影像辨識與管理平台,將車牌與排氣管辨識、環境分貝辨識後的大數據紀錄整合後,即可監測車輛噪音超標的行為,除了直接告發,也可以通知到檢。
蔡旻憬表示,「過去我們常常根據民眾的反映與檢舉來評估及設置科技執法點位,但根據法規,監測設備設置地點有限制,且須具備高精確度外,還要定期校正,整體設置及後續維運的成本相對較高,無法廣為設置,設置後稽查成效也隨時間遞減,效益逐漸不如預期,須持續滾動式調整。」
幸運的是,產官學研的攜手合作,使得聲音盒子不斷進化。為了降低監測成本,有效提升稽查效率,2024年新北市環保局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詹大千博士攜手,和陽明交通大學、台灣聲景協會及企業共同開發出結合大數據、成本較低、可廣為設置的聲音盒子,能透過AI大數據分析建構聲紋圖譜,還能精準地確定噪音來源,用來即時監測聲音數據,特別是針對不易稽查、瞬間消逝的噪音,能即時監測並主動告發。
這項由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協力共創的成果,也獲得了2024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獎」的肯定,目前正擴大推動相關的施政計畫。「我們去年拿獎後,就開始思考如何持續改良聲音盒子,讓它的體積更輕巧,未來能和其他設備結合。」蔡旻憬說,例如透過可透過結合5G智慧共桿,將交通、噪音、空氣污染等監測功能整合;或是搭載新北市環保局的移動式監測設備,在城市間機動地蒐集聲音資訊及各式噪音違規影像證據,提升執法效率,維護市民居住安寧。
透過聲音盒子即時監測的聲音數據,不僅可提供公部門稽查開罰的依據,也可逐步建構起新北市的「安靜適宜性指數」(Quietness Suitability Index, QSI)地圖,在地企業也有意願協助設置聲音盒子監控噪音,加入尋找城市淨土的行列。希望其他城市能夠慢慢引進這些系統,讓全台享受寧靜的生活環境。
資料來源: 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533?utm_source=web_cw&utm_medium=bn&utm_campaign=epd_ntpc&utm_content=articl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