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2025.04.21
2025.04.14
根據報導,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於歐美2至7倍[1]。塑化劑等「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影響身體內包括性荷爾蒙、甲狀腺素、甚至胰島素等正常荷爾蒙的作用,也會影響生殖功能、增加不孕風險與癌症發生等。令人傷神的是,大多數民眾恐怕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讓塑化劑進入了身體、長期殘留、影響了健康卻渾然不知。
塑膠包材裡充滿塑化劑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北醫共同的研究,在2013至2016年間、從2000位左右(成人約1300位、小於18歲者有600多位)的資料發現,台灣民眾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高於許多其他先進國家,以DEHP為例,部分代謝物濃度甚至為先進國家的2至7倍。各國暴露常見塑化劑的種類與來源仍待進一步調查,目前推估「食品包材」會是其中一個來源。日常生活中有6類塑膠製品若錯誤使用不但不能保護健康,甚至可能危害身體[2]。
塑膠污染已是全球性的問題,回收的速度遠遠追不上製造塑膠的效率,最永續的做法還是必須從源頭減量,其中,可從最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為優先減塑選項。
[1] 資料來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4/6/6/n14265469.htm
[2] 資料來源: 綠色和平網站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37942/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