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2025.01.06
2025.01.06
說到塑膠垃圾,大夥都難免皺眉,因為它對地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然而,塑膠袋最初的發明其實是為了拯救地球。瑞典工程師Sten Gustaf Thulin在1959年發明了第一個塑膠袋,初衷為使塑膠袋重複使用,以解決紙袋不耐用導致的環境問題;當時普遍使用的紙袋使森林過度砍伐,相較之下堅固耐用的塑膠袋能重複使用、解決此問題。Thulin 發明的塑膠袋在1965年由瑞典公司Celloplast取得專利,很快就在歐洲取代了紙袋和布袋至1979年,塑膠袋已佔歐洲袋裝市場的80%。1982 年,美國最大的兩家連鎖超市Safeway和Kroger也改用塑膠袋,至2000年左右,塑膠袋幾乎已經取代全世界的紙袋。一次性塑膠用品快速發展,至今塑膠垃圾已經成為全球海洋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根據聯合國估計,塑膠袋目前的年產量約為一兆個,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數量在2050年很可能超過魚類[1]。這樣的結果,當初發明人Thulin絕對始料未及。
Thulin兒子Raoul Thulin在2019年BBC的訪問中[2]無奈地表示,當初他父親發明塑膠袋是為了從不堅固的紙袋手中拯救地球,而且「他總會在口袋裡放個塑膠袋再出門,重複使用。現在各國政策鼓勵人們自備袋子去商店,但我父親在70、80 年代就已經這麼做了,這是很自然的方式…。」
歐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環保概念一向領先的歐洲各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意識到塑膠污染的問題,並領先全球開始著手進行環保政策,例如,先驅者丹麥1993年就限用塑膠袋。丹麥減塑的2大重點為共同參與、重複使用,號召全民共同參與,並使重複使用的觀念落實在回收的相關政策上。例如,「Dansk Retursystem A/S」是一間創立於2000年與丹麥政府合作進行回收的非營利組織,建立了回收獎勵機制提高回收率,其方式為在大部分產品包裝貼上可辨識的回收標籤,鼓勵民眾將廢棄的包裝投入回收販賣機。2016年,該組織收到11.5億個一次性包裝,幾乎90%都被回收了。目前丹麥每人年均僅使用4個塑膠袋[3]。除了丹麥,包含英國、挪威、瑞典等歐洲多國都有這樣的做法。此外,愛爾蘭在2002年實施的「隨袋收費」15美分(約新台幣4元),也讓原本每人年均使用350個塑膠袋降到14個,等於降低了96%的使用量,這個政策的成功也讓其他國家群起效仿。不過,起初每個膠袋收取只收取0.15歐元,效果難以持久,政府在2007年加價至0.22歐元,阻嚇力立竿見影。
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開始禁止塑膠袋的使用,吸管、餐具也都朝向非塑膠製品發展。然而,替代品不一定就是環保的最佳選擇。例如,紙袋、棉布袋也同樣會對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以紙袋為例,製造過程會消耗更多水和能源;此外,因為重量較重得耗費更多資源進行運輸。根據英國環境署的數據,要和可回收利用的塑膠袋一樣環保,紙袋必須被重複使用3次;而棉花製成的棉布袋,若考量棉花和製造過程耗費的水及資源,則必須重複使用至少131次以上,對環境帶來的傷害才會小於一次性塑膠袋。但源頭減塑是不能妥協的。
[1] 資料來源: 商業週刊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0553
[2]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av/science-environment-50043369
[3] 資料來源: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286032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