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2024.11.06
2024.10.28
作為工業大國的日本曾在2018年於七大工業國會議(G7 Summit)拒絕簽署《海洋塑膠憲章》(Ocean Plastics Charter)而飽受非議。在隔年的二十國集團(G20 Summit)會議於日本大阪舉行時,已一改消極的態度,而提出對環保的積極措施。2019年5月31日,日本環境省因應海洋垃圾、全球暖化等課題提出《塑膠資源循環戰略》,其四大重點為:(1)減少塑膠使用,從源頭徹底減少浪費的資源,包含一次性的塑膠容器。(2)替代原材料,在永續前提下以再生材料取代現有的塑膠容器,包裝產品、材料。(3)延長產品生命週期,盡量提高塑膠產品的使用時間。(4)提升回收,以永續方式徹底分離和收集塑膠,並以有效、高效率、永續的回收系統處理。日本的塑膠資源回收方法是所謂的「3R」,就是塑膠的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Recycle)。其目標為在2030年把塑膠瓶、塑膠購物袋、塑膠容器等塑膠排放量減少25%。
全球各大企業愈來愈重視ESG投資,也就是將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ety)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面向的風險與績效納入投資考量。在此風潮下,日本企業也動了起來。2019年日本265家公司及團體組企業聯合提出減塑對策,其中生活日用品大廠花王積極減塑,推出產品補充包商品,使產品所使用的塑膠減少了9.3噸。儘管比例只占日本整體的1%以下,但其目標為2030年之前,包裝容器採用生物塑料(一年流通量3億),此降低對環境的負擔。此外,日本第一大餐飲集團雲雀(Skylark)[1]控股公司也以階段式的方法,在2020年禁止旗下餐飲店使用塑膠製吸管,創日本大型外食產業首例。這個集團一年所用的塑膠吸管多達1億5,000萬支。這是日本首次針對減塑而制定目標,為了達標,除了規定塑膠袋要收費,還將加強監督免洗容器的提供方法,並要求徹底削減洗面乳、牙膏中的塑膠微粒。加強監控違法丟棄垃圾,力爭未來零塑膠廢物流向大海。
事實證明,收費就是有效[2]!日本的減塑政策在2020年上路一個月後,逾7成超商消費者都不用塑膠袋。日本三大超商大多以3日圓(不含稅)的價格販賣塑膠袋,從數據來看,民眾至7-11、全家及羅森(LAWSON)消費時,表明無需塑膠袋的比率皆超過7成,遠超過未實施收費制度前的25%。
愛到日本旅遊的台灣民眾每每赴日不會少了伴手禮。但是過度包裝也一直是大家對於日本甜點的印象,層層又疊疊,塑膠垃圾無形中增加不少。2020年,一名日本女高中生於網路上發起線上連署,特別指出希望龜田製果(亀田製菓)、波路夢(ブルボン/ BOURBON)兩大企業改善商品的過度包裝,促使相關企業響應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其實,從2015年開始,龜田製果已透過縮小包裝而減少了30%的塑膠使用量,雖然目前主要商品已採用環保包裝,然而有感整體環保意識的提升,便朝向100%「脫塑計畫」!之後,日本諸多伴手禮品牌也陸續響應,大幅度改變包裝,或減少個別包裝、或改變塑膠包材,以減少塑膠垃圾量。例如,「東京香蕉」也將包裝材料變身為可燃材質,原先四個裝的塑膠盒也改為紙盒,估計一年可降低約220噸的塑膠製品。
疫情過後觀光業慢慢復甦,日本政府也在2022年4月推動減少日本國內塑膠垃圾的「塑膠資源循環促進法」,要求的是便利店和餐飲店不得免費提供的湯匙、吸管和攪拌棒等餐具類,以及旅館一次性梳子、牙刷和洗衣店的衣架等。從2024年1月開始[3],日本全家便利商店也宣布將停止免費提供塑膠餐具,塑膠湯匙、叉子及吸管都會開始收費,4日圓至6日圓不等(約新台幣0.83元~新台幣1.24元)。全家總公司估計,100家直營店預估可以減少約4噸的塑膠使用量,若擴大到所有門市店,則可以減少約715噸。此外,7-11便利商店也選擇在塑膠餐具中加入了30%的植物性材料,羅森(Lawson)便利商店則是在餐具手柄打了孔,藉此減少塑膠使用量。基於收費就是有效的經驗,日本的減塑成效也將會立竿見影。
[1]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https://www.sef.org.tw/article-1-129-4598
[2] 資料來源: 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2909868
[3]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557560; https://allabout-japan.com/zh-tw/article/10882/
Share: